Copyring©2017 斐诺(江苏)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院址: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北路111号东吴乐享汇二楼 电话:4000896616 传真:0512-69168333
苏ICP备18050939号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0878号
收到Powerslide TAU后,在家里拆拆装装研究了很多次,为了对比传统的底座系统,也是翻出了柜子里、床底下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老朋友”进行对比。UFS系统我用了Salomon的3V和D3,传统高低架用了SEBA的蓝金(代表HV系列)和PS本家的EVO。那么下面就来说说使用的初步体验和对比吧。照片手机拍得,像素有点渣。
拆解图
首先说一下鞋码和重量,SEBA和3V、D3都是26CM的,EVO和TAU都是26.4CM的。由于SEBA蓝金不是原装架子,我就没没有称重。其它几双重量如下。
TAU重量 1445克
EVO重量1370克
D3重量1542克
TAU单上鞋重量719克
TAU刀架(不含穿钉)重192克
TAU鞋身对于部分位置挖空增加舒适度的设计和鞋身的连接方式在陆地曲棍球鞋和老ROCES、K2上面能找到一些相似和熟悉的地方。但又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借鉴并发展和超越。可见PS在研发和设计上比一些只知道吃老本的品牌要强得多。
TAU鞋底镂空的位置有小透气孔,还是比较用心的。但目前使用俩说没有什么明显透气的感觉。
TAU这次刀架也采用了偏心穿钉系统。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设计,可以兼顾很多玩法的设计,只需要脱下鞋子,变换一下穿钉位置。对比一下最早采用偏心穿钉的老Salomon的偏心穿钉。
Salomon偏心穿钉重量10克
Powerslide偏心穿钉重量11.2克,居然比15年前的Salomon偏心还重,还真没想到。
Salomon偏心穿钉另一端螺丝重量4.9克,由于螺帽比较大,重量上输了一程。
Powerslide偏心穿钉另一端螺丝重量3.5克,总算赢回来了。
Powerslide TAU:第一感觉就是重心低了很多。包脚还不错,踩上去没有EVO脚心和脚掌那么硬。但脚踝内侧卡得很疼,尤其向内刃方向施加压力时疼痛更为明显。找了两个朋友试用也有同样的感觉,拆掉CUFF也是一样,仔细发现是鞋身碳纤鞋型设计的一点小BUG。不过应该可以通过撑鞋和长时间试用逐渐适应和减轻疼痛。(包括速滑鞋也一样,也会越穿越软的。)穿鞋一段时间后,疼痛逐渐消失,做滑行、跳跃、刹车都比较流畅,部分刹车还会有卡脚踝的问题。起跑和滑行加速感和可控感比高低架明显更好,但如果重心压得太低了,测蹬角度太大,较容易打滑,就比传统高低架更费力。跳跃落地感稳定,鞋子自身减震也还可以,尤其配了USD鞋垫后更佳。刹车虽然稳定性上升,但由于架子高度问题,有些刹车刹得比较别扭,需要从新适应。偏心穿钉试用了一下,改成香蕉配置,灵活性大大提升,由于平花水平不高,感受不深,期待平花高手的评测。
Powerslide EVO:其实我对于09年-12年EVO是没什么好感的,毕竟PS是做速滑和资源整合起家的,对于自由式的理解感觉有些地方不很到位,比如包裹性就很硬很硬的那种,后跟更是没什么包裹性可言。13-15年款也都试过,虽然有所改进,但还没有特别满意。15款年底出了“油漆桶”EVO,本来对于配色是抗拒的,觉得没有09-12年那么清新脱俗,但试穿过朋友的小红后,被舒适的包裹性和支撑性俘虏了,一下就买了3双,两双红色,一双白色。可能是因为批次原因,两双红色包裹都很到位,白色那双脚心和脚掌位置不是很好。至于脚心和脚掌偏硬的感觉,买大一点加换个减震的鞋垫就好了。滑行脚感略硬,减震也不很明显,需要自己更换减震的鞋垫。新款的CUFF使支撑和灵活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滑行、跳跃、刹停都有不错的表现,比较中规中矩。
Powerslide 3V:这双其实和上面两双对比是不太公平的,毕竟是06年的鞋子,某些性能方面肯定不如现在的鞋子,但做为经典,又比较有代表性,又是UFS系统所,以拿来对比一下。由于很多年不穿这个鞋了,穿上第一感觉重心很低,包脚性很好,舒适度几双里最高的,但支撑力不太好,软,刚穿上左右一发力既感觉要偏刃,一动起来还有“嘎吱嘎吱”内胆与鞋子摩擦的声音,踩上就有种要抗拒的感觉。但滑起来偏刃和软的感觉就没有了,滑行、跳跃感觉都很好,加速感也相当明显。值得一说的是,作为街区向的鞋来说,论减震和舒适感还是这双最高。
SEBA “蓝金”:这双是05年韩版蓝金,其实脚感和国内05年的红金、黑金没什么区别。只是外观颜色和细节略有不同,同样是经典,也比较有代表性。直到现在SEBA H系列也都还沿用基本一样的鞋型和设计。只是现在部分位置设计得更宽更舒适一些了。新鞋那就是一个字“虐”,需要撑鞋过程,撑开后完美贴合,但还是重量上有点重。这类鞋性能上大家太了解了,就不多介绍了。
下面是几款鞋子在各项中性能表现的排序
街区普通滑跑:TAU > EVO > 蓝金 = 3V (蓝金比较重,相对重心高,加速度没有前面明显。3V鞋身微微有点软,启动有点略慢。)
场地速度滑行:EVO = 蓝金 > 3V > TAU
减震性:3V > TAU = 加了减震鞋垫的EVO > 换了软后跟减震的蓝金 >EVO
舒适性:3V > EVO > 撑开的蓝金 > TAU >新的蓝金
灵敏性:TAU > 3V > EVO > 蓝金
支撑力:TAU > EVO > 蓝金 > 3V
CUFF灵活性:3V > 蓝金 > EVO = TAU
花式刹停:EVO > 蓝金 > TAU > 3V
TAU由于鞋身和底座的特殊设计,使之重心高度降了很多。比起传统极限街区的UFS系统,Trinity系统前脚掌更低。所以重心没有UFS系统那么靠后,不过如果UFS系统改动上鞋设计,也是可以把UFS系统鞋子重心更改靠前的。只可惜UFS系统在街区向的鞋子上像个弃儿,很多年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了。并不是因为它不够优秀,主要还是因为,推广力度不够,因为除了极限品牌,大家都不生产UFS系统刀架和鞋子。。。(唉。。。有点讽刺的是UFS本是底座通用系统)。不知道Trinity系统会不会步UFS的后尘。。。这就看推广和宣传能力了,是改变世界?还是被世界同化?
那么来说说Trinity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1.重心降低,跳跃以及操作性、做动作的稳定性更佳。
2.三角连接,在力学结构上受力更佳稳定。
3.鞋底连接槽为滑块式可以微调左右,调整架子重心位置,刀架后跟连接竖槽,再加上三点连接形成三角结构,这些设计可以防止因底钉松动后造成严重滑架,降低了跳跃时造成扭伤的概率。在这点上,Trinity可以说与UFS平分秋色。
缺点:1.由于是三角三点连接,架子的形态就比较受限制。尤其是鞋前面连接两孔位置,需要镂空中间的底座来安置凸出的轮子,所以在刀架自身设计方面,力学结构就受到局限。(如果有Salomon FSK EA系列刀架的朋友可以看看,那架子很薄,只在个别地方加强了厚度,架子整体不是刚性十足那种,是有韧性的,再配合架子侧面中间位置有一个向内侧的减震弧,并与中间的桥形成支撑,这就是它坚固耐用的原因。而Trinity系统刀架由于自身设计限制,很难做到这点。所以我个人认为UFS系统在街区性能方面,挖掘和改进的空间更大。)
改进建议:(这里我没有放到缺点里说,是可以通过改进改变的。不像上面缺点说得那么不可逆转。)
1.街区向的鞋子没有办法卡台,太遗憾了,其实可以解决,把架子连接处的延伸下来的加强筋稍作合理更改,在架子和底钉之间加个小滑片,滑片中间安装底钉的位置下凹来安装底钉,这样就磨不到底钉了。后跟加宽一点点,也可以加个不同高度小滑片与前面找平。
2.刀架设计范畴内可以更多的简化重量,刀架的力学结构、力矩方面也可以更进一层楼。
还有一点补充:现在的很多高端鞋子,为什么都没有反光材质?对于夜刷的安全性这一点,我觉得反而是退步了。这些小细节大家都不在意了,细节才是决定品牌的关键啊!小的LOOG做成反光的或局部加一点反光的布料并不难吧。
放双2001年Salomon Crossmax(C1),部分品牌反省下。前后左右都行反光,看看反光多得刺瞎眼睛。
还有一点补充:现在的很多高端鞋子,为什么都没有反光材质?对于夜刷的安全性这一点,我觉得反而是退步了。这些小细节大家都不在意了,细节才是决定品牌的关键啊!小的LOOG做成反光的或局部加一点反光的布料并不难吧。
放双2001年Salomon Crossmax(C1),部分品牌反省下。前后左右都行反光,看看反光多得刺瞎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