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轮滑网 > 轮滑器材 > 器材知识 > 轮滑鞋磨脚的原因
轮滑鞋磨脚的原因
轮滑网   2021-03-10 15:51:33 作者:admin 来源:
轮滑鞋磨脚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宽脚型
部分使用者脚掌特别宽(相对脚跟宽度呈现锥形),会导致在选鞋时,前掌夹到麻痹,而脚跟却比较松,导致后跟在发力过程中磨脚。
解决方法
方法一:因为速滑鞋无法撑大,所以建议照顾前掌舒适度,选择前掌包裹适中的鞋码,一般都是需预大一码,脚尖空不影响;此时后跟会出现包裹不紧的情况,通过热塑形式将后跟压紧。
方法二:休闲长刷建议选择高帮的马拉松鞋,或者是比较舒适的FSK鞋或者软面休闲鞋,配上大饼
脚背高
脚背很高,同样在绑鞋带的时候就会有感觉,而且会感觉脚背的一条筋给鞋舌或者鞋带等某个位置压到,又痛又磨;当运动起来的时候更是痛不欲生。
解决方法
方法一:鞋带多段不同松紧绑法。
从上往下穿鞋带,前掌由于需要紧密包裹,紧一些,脚背位置稍微松一些,避开压脚位置;也可以把鞋舌稍微偏移一些挡住脚背敏感位置,鞋口脚踝位置鞋带要紧。上下紧中间松的绑法,可以改善脚背压脚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优质一些的蜡制鞋带,可以有效实现的分段松紧绑法,普通鞋带则比较难做到。
另滑行一段时间后脚掌充血膨胀,可以松开鞋带重新绑紧,改善压脚情况。
方法二:在脚长足够的情况下换大一码,穿上稍微厚实的袜子保证舒适度,非专业滑行足够了。
脚踝内侧骨头突出
脚掌内侧骨头比较突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扁平足",这种情况鞋子一穿进去就会有感觉,且在滑行中又顶又磨。经常运动特别是踢球的朋友这种情况尤为常见,特别是一些有细微扁平足的玩家表现也很明显
解决方法
方法一:通过局部热塑由内向外顶出。操作上比大宽脚脚型热塑要复杂,具体方法日后有机会另外发文深入讨论,前提是鞋子碳纤热塑性能一定要好。
方法二:通过选择大一码的鞋子,同时加入足弓调整鞋垫,可以很好缓解足弓顶;必要时可以做一定的鞋垫裁剪,具体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给柚子留言进行详细讨论。
方法三:休闲长刷建议选择高帮的马拉松鞋或者比较舒适的FSK鞋或者软面休闲鞋,配上大饼。
方法四:脚模定制——土豪可以随意定制自己的脚型和鞋子外形,为所欲为。
正常脚型
如果是正常脚型,那么滑行中的磨脚,大多数是可以通过技术训练来解决。
脚后跟磨脚
后脚跟磨脚,包括脚跟两侧和后跟,还有脚跟上一点的脚窝位置。这里主要原因是脱跟。
如果排除后跟包裹不紧的情况,那么主要原因是在于蹬腿发力的时候过度展踝,主要表现为脚尖向后蹬地发力或者前轮拖地等滑行习惯。
解决方法
方法:加强训练正确的速滑滑行动作,脚跟发力,侧向蹬地,不展踝,可以用陆地训练加以辅助
脚踝两侧磨脚
脚踝两侧磨,部分是因为鞋子鞋口宽度不足,夹住压迫脚踝;
另外一种原因是脚踝力量不足导致倒踝,通俗讲是偏刃,一般磨外侧居多,同时这种情况也会伴随脚掌内侧磨脚。
你可能会说,你穿某些速滑鞋不会偏刃,而某些速滑鞋却偏得厉害。其实不同速滑鞋后跟包裹支撑力和绑腿支持力也有强弱,
技术强的选手穿绝大多数速滑鞋都可以通过脚踝力量的调整保证不偏刃,但业余选手更多还是依靠鞋后跟绑腿辅助保证正刃。
特别是在刚刚换速滑鞋、新换鞋磨合期或者更换更大轮径、更长刀架的磨合期,我们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脚踝进行训练以提升力量。
另一种情况多出现在青少年,选鞋一般都会大一两码,这样更加影响速滑鞋的包裹性和支持力——所以选择合适码数的鞋子对于舒适度和控制性、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解决方法
方法一:通过热塑的方法,将鞋口撑大,如果夹脚不严重,也可以通过护踝或者袜子保护脚踝。这个是在不倒踝的前提下。
方法二:如果出现倒踝,则需要多做单支撑滑行训练,陆地训练加以辅助,锁踝也可提升踝部支撑力。
以达到稳定准确踩刃滑行蹬地。同时滑行的时候绑紧鞋口。如果鞋子偏大建议增加鞋垫或者绑紧鞋带。
方法三:循序渐进升级装备,同时也给脚踝力量的提升足够的训练时间。从高帮鞋换到低帮速滑鞋,或者升级轮架规格。
方法四:量力而行。技术好的玩家,往往一开始是不磨脚的,但在长时间滑行后,由于疲劳导致脚踝力量下降,就会开始出现轻微倒踝磨脚。
所以建议根据体能做适当的休息,以保证足够的体力和肢体力量。
一只脚磨。一只脚不磨
一只脚磨一只脚不磨。几乎所有人左右脚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特别是习惯运动的朋友,
左右脚差异会因为运动习惯而导致大小宽窄差异(这与左右撇子没有直接关系)
解决方法
方法一:选码建议迁就大脚,小脚则通过鞋垫或者热塑进行调整;
方法二:左右脚均衡训练,多进行双方向滑行训练,特别是弱脚的训练。可通过陆地训练、平衡球等辅助训练。

热门资讯

+MORE
  • 苏州市第18届轮滑比赛暨苏州

    [2021-10-21]
  • 第十四届全运会轮滑比赛在重庆

    [2021-10-11]
  • “我要上全运,全民滑起来”

    [2021-07-30]